新闻动态
2025年3月14日傍晚的刺耳刹车声,一下子改变了曹女士的人生轨迹。当地医院接诊时,患者复杂的伤情让医生眉头紧锁——全身多发骨折伴颅脑损伤,生命体征持续波动。转运警报划破夜空,唐山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早已严阵以待。
与时间赛跑,多学科联动打响生命保卫战。
曹女士被紧急送往我院后,手二科值班主治医师符健松立即查看患者病情。影像资料显示:右内、外踝开放性粉碎骨折、右踝关节开放脱位伴神经血管、肌腱损伤;右足跖骨多发骨折、跗跖关节脱位;肋骨多发骨折、蛛网膜下腔出血......每一处损伤都在与时间赛跑。符健松主治医师请示二诊、三诊后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,并联系手术室立即启动"急救绿色通道",在黄金救治时间内完成伤情精准研判。
手术室无影灯亮起时,墙上的时钟指向21:47。血管神经探查、骨折复位、内固定植入......多学科团队在方寸之间展开精密配合。当最后一枚骨钉精准就位,术间响起监护仪平稳的滴答声,这场持续120分钟的生命竞速初战告捷。
以心护心,个性化诊疗抚平身心创伤。
转入ICU后的几天,曹女士的生理指标渐趋平稳,但心理评估量表上的红色警示却愈发刺眼。创伤后应激障碍导致她整夜惊厥,颅脑损伤引发的认知障碍更让康复蒙上阴影。“患者出现烦躁、焦虑和睡眠障碍。”晨交班记录上的字句让医护团队揪心。
符健松主治医师日夜守护,不管多忙、手术后多晚都会到病房查房,观察患者病情变化,进行心理疏导。曹女士更是对符健松医师产生了依赖,用曹女士的话说:“只要他来,心里就安心,睡觉就踏实”。为排除颅脑损伤导致病情变化,请神经内科多次会诊。医护人员自发排班轮守,经过符健松主治医师及手二科护理团队多个昼夜的个性化干预,曹女士创伤后应激障碍明显缓解,曹女士也终于露出车祸后的第一个笑容。
康复之路,医患携手共筑功能重建桥梁。
"踝关节背伸30度,保持5秒!"4月初的病房里,治疗师的口令声中,符健松医生正认真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。护理团队将“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”贯彻始终:晨间查房必问睡眠质量,输液治疗同步心理疏导,家属陪护指导细化到每个关节活动角度。当曹女士在康复训练时向医护人员竖起大拇指时,符健松医生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锦旗无言,镌刻新时代医者精神丰碑。
4月17日的阳光透过病房纱帘,在“昼夜坚守施仁术,巧手重塑筋骨康”的锦旗上投下温暖光斑。病人家属深深鞠躬,向霍永鑫主任及全体医护人员表达诚挚谢意。这场持续35天的生命守护战,不仅创造了复杂创伤救治的典范,更诠释了“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”的医道真谛。
在这片没有硝烟的战场,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二科团队用仁心仁术续写着新时代的医患佳话——当无影灯照亮手术刀锋的寒光,白衣之下的温暖始终未变。